天文/地理/生物

宇宙大爆炸

電子和質子

行星系

銀河系

太陽

冥古宙

地球

月球

重擊晚期

太古宙

板塊運動

大陸地盾

原核生物

化石

元古宙

氧氣大災難

真核生物

水藻

羅迪尼亞

成冰紀

後生動物

埃迪卡拉紀

寒武紀

寒武紀大爆發

最古老的魚

顯生宙

三葉蟲

古生代

最早的脊椎動物

奧陶紀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

志留紀

北美五大湖

最原始的陸地生物

氣候暖化

最早的昆蟲

最早的蜘蛛

阿帕拉契-瓦希塔造山運動

 

科技歷史

www

第一個網頁

YouTube

Google

Yahoo

Facebook

歷史年表首頁

本文英文版(English)

簡體

美國著名大學網頁

人文歷史

乍德人猿

生火

語言的起源

文字的發明

輪子

英國巨石陣

宗教的起源

漢摩拉比法典

死海古卷

蘇萊曼一世

 

中國歷史

油井

第一本字典

算盤

紙幣

火藥

指南針

紙的發明

降落傘

活字印刷術

天然氣

獨輪車

港珠澳大橋

 

法國歷史

凡爾賽宮

巴黎歌劇院

艾菲爾鐵塔

聖母院

羅浮宮

 

美國歷史

比爾摩莊園

 

土耳其歷史

聖索菲亞大教堂

鄂圖曼建築

 

西班牙歷史

阿罕布拉宮

皮薩羅

巴特婁之家/新藝術主義

 

葡萄牙歷史

達伽馬

 

英國歷史

埃德加國王

英格蘭的起源

泥盆紀(Devonian Period)是六個古生代(5.42-2.51 億年前)時期中的第四個紀,介於志留紀之後和石炭紀之前。 泥盆紀開始於4.192億年前,一直持續到3.59億年前。 泥盆紀以地質年代來劃分,可歸納為早泥盆世(lower Devonian period)、中泥盆世( middle Devonian period)和晚泥盆世(upper Devonian period)。 晚泥盆世又分界爲弗拉斯尼亞時代(大約3.83-3.72億年前)和最後的法門尼時代。

小提示:

寒武紀(5.43-4.88億年前) → 奧陶紀(4.8-4.4億年前) → 志留紀 (4.44-4.19億年前) → 泥盆紀(4.19-3.59億年前)

在地球早期的歷史上,泥盆紀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生物的演化上,發生了很多重大的革新。 在泥盆紀初期,已經出現了苔類、蘚類、地衣,和植株小、無葉片(leafless)、心形狀的頂囊蕨(Cooksonia),這些全都是志留紀時期的陸生植物,而到了泥盆紀末期,森林中已經進化到長有葉子、根和種子的樹木狀植物。 泥盆紀開始時,在陸地上各種蠕蟲、千足蟲(millipedes)、蜈蚣(centipedes),或許也包括了一些蛞蝓(slugs)等動物,在如墊子的苔類和藻類上爬行。到了泥盆紀晚期,森林裡住著原始的兩棲類動物(amphibians)、許多不同種類的昆蟲、和長的像蜘蛛的生物(角怖目trigonotarbids),與在蕨類和樹木之間生活的蛛形動物(arachnids)。 的確,脊椎動物從海洋進化到陸地,崛起的時間是在泥盆紀時期,從古生物提塔利克魚(Tiktaalik roseae)的化石中,或許能看出兩棲類動物的進化過程。


圖中的海百合(Crinoids)化石是盛行於泥盆紀時期和較晚的年代

泥盆紀有時也被稱為“魚類時代”,因為海洋中的脊椎動物種類繁多。硬骨魚(bony fishes)在志留紀末期或泥盆紀初期時進化,因此在泥盆紀的早期,大多數的魚類,身體上都長有盔甲般的骨板,無顎魚類在當時也是常見的魚種。但是到了泥盆紀末期,魚類分化成目前的綱和亞綱-《無顎魚類(jawless fish),軟骨魚類(cartilaginous fish),輻鰭魚類(ray-finned fish)和葉鰭魚類(lobe-finned fish)》和各種硬骨魚類(Osteichthyes),這些都在泥盆紀中期時,蓬勃發展。另外還有兩種魚類出現在奧陶紀晚期,並在志留紀時期趨於多樣化,到了泥盆紀時期繁衍旺盛;事實上,盾皮魚(placoderms)就是其中之一種,也是佔泥盆紀大部分的時間中,最主要的魚類,在泥盆紀早期階段結束時,盾皮魚的種類和數量都取代了無顎魚類。另一種魚類-棘皮魚(Acanthodians),也是在泥盆紀時期中,發展繁盛的魚類,具有顎和骨頭,但是也有軟骨魚類的某些特徵。然而,盾皮魚在泥盆紀末期時絕種,棘皮魚在同一個時間,生長數量也下降,直到二疊紀時滅絕。


屬於盾皮魚類的格明登鐮甲魚(Drepanaspis gemuendenensis)模型,是一種出現在泥盆紀早期的無顎魚類。


比較大型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都會陳列鄧氏魚(Dunkleosteus)這種掠食性的盾皮魚類。

接近泥盆紀末期時,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或者可能是發生了一系列的生物大滅絕活動,讓大部分棲息在溫暖淺海中的多樣性生物滅絕。最有可能解釋生物滅絕的原因,是火山活動改變了大氣和氣候,導致地球上的溫度處於不穩定狀態,最終產生了某些冰河時期,使得海平面下降(將溫暖的淺海區域暴露在空氣中)。 在泥盆紀晚期,也明顯的受到一系列流星撞擊的影響,儘管這跟生物滅絕是否有關,還是存在質疑,來自它們撞擊地球的時間點,似乎是發生在大多數災難性的生物大滅絕之後。蕨類植物和原始樹木的進化、以及隨後在兩個主要大陸(歐美大陸和岡瓦納大陸)上出現的森林,也可能隔離大氣中大部分的二氧化碳,進一步助長了氣候的變遷,引發了冰河時代,對依賴溫暖淺海生活並繁衍的海洋物種,導致大規模的滅絕。


保存非常完整的魚類化石,被發現於魁北克省米瓜沙河口的埃斯屈米納克地層(Escuminac Formation),距今有3.8億年。


這是泥盆紀時代,保存非常完整的葉鰭魚化石,產自於米瓜沙國家公園,距今有3.8億年。


溝鱗魚(Bothriolepis canadensis)是頭部和鰭部都帶有盔甲的盾皮魚類,源自於加拿大魁北克,這種魚可能已經很會在泥沼中爬行,並稍微在陸地上進行活動(它也似乎有肺)。


這是一隻甲冑魚,一種帶殼的魚,(Protaspis transversa)這種特別的帶殼無顎魚,生活在泥盆紀時代的海洋中,也是現在的懷俄明州。

 

 

相關連結

    1. There is an entire website devoted to the Devonian era known as the Devonian Times.

    2.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has a good summary of the Devonian.

    3. Miguasha National Park in Quebec has a rich fossil bed from the Devonian, and their website offers a fine overview of the era.

    4. The Falls of the Ohio State Park in Indiana (across the Ohio River from Louisville, Kentucky) has an immense bed of Devonian fossils you can explore (when the Ohio River isn’t in flood s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