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地理生物

宇宙大爆炸

電子和質子

星系

銀河系

太陽

地球

月球

大陸地盾

原核生物

冥古宙

太古宙

板塊運動

化石

元古宙

氧氣大災難

真核生物

水藻

羅迪尼亞

成冰紀

後生動物

埃迪卡拉紀

顯生宙

古生代

寒武紀

寒武紀大爆發

三葉蟲

最早的脊椎動物

最古老的魚

奧陶紀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

志留紀

北美五大湖

最原始的陸地生物

氣候暖化

泥盆紀

最早的昆蟲

最早的蜘蛛

阿帕拉契-瓦希塔造山運動

 

科技歷史

www

第一個網頁

YouTube

Google

Yahoo

Facebook

 

歷史年表首頁

本文英文版(English)

簡體

美國著名大學網頁

人文歷史

乍德人猿

生火

語言的起源

文字的發明

輪子

英國巨石陣

宗教的起源

漢摩拉比法典

死海古卷

蘇萊曼一世

 

中國歷史

油井

第一本字典

算盤

紙幣

火藥

指南針

紙的發明

降落傘

活字印刷術

天然氣

獨輪車

港珠澳大橋

 

法國歷史

凡爾賽宮

巴黎歌劇院

艾菲爾鐵塔

聖母院

羅浮宮

 

美國歷史

比爾摩莊園

 

土耳其歷史

聖索菲亞大教堂

鄂圖曼建築

 

西班牙歷史

阿罕布拉宮

皮薩羅

巴特婁之家/新藝術主義

 

葡萄牙歷史

達伽馬

 

英國歷史

埃德加國王

英格蘭的起源

重擊晚期事件發生在行星形成約5億年之後,(眾行星形成的時間約在45億年之前,重擊晚期事件則發生在39-40億年之前),當時發生小行星和彗星撞擊地球和月球。為什麼會在行星和太陽系形成後這麼久的時間,突然在小行星和行星之間發生劇烈又頻繁的撞擊?有可能是大型行星突然改變它們正常行徑的軌道,造成重心引力擾亂太陽系外側所有的岩石、小行星、和彗星,而正當軌道被搗亂時,許多小行星體在太陽系中急速亂竄而撞上火星、月球、和地球的表面。也有其他的理論對重擊晚期的發生給予不同的見解,如海王星和天王星的形成較為緩慢,當它們終於變成行星時,擾亂了小行星和彗星的軌道,而產生重擊晚期。

我們所知道的重擊晚期的資訊,最主要是採樣自月球的岩石標本,這些約有38億至41億年之久的岩石,似乎是經過撞擊後而產生的熔岩,其他跟重擊晚期有相關證據的例子,如在水星的卡洛里盆地裡,有很多受撞擊後而產生的隕石坑,在火星的南半球上,有巨大的隕石坑,和地球上也有37億年之久的外星鎢同位素岩石。

而且地球上也很少有超過39億年之久的岩石或礦物,這可能跟重擊晚期後,接著發生大陸漂移事件,這些幾乎摧毀地球當時的地殼和岩石。 事實上,我們也可以想像出重擊晚期事件,把地球的表層摧毀的體無完膚時,也為冥古宙畫下句點。重擊晚期對地球來講,是一場災難性的結局,不管從地球的形成(45億至47億年前)到冷卻(地殼熔岩或許在44億年前冷卻後形成固體),還是對海洋的形成到生命的起源(在重擊晚期開始之前)。在重擊晚期之後,太古宙開始,從39億年前開始到接近25億年前。在太古宙時,經歷了大陸地殼的形成(或重新形成),大陸漂移和原核生物出現(原核細菌的原始中間體,和其原始中間體所進化的古細菌與細菌)。

有一些在重擊晚期受到撞擊所形成的隕石坑,其大小可達到一個大洲的面積,這些大規模的撞擊發生頻繁,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世紀,在重擊晚期的高峰期期間長達2億年之久。很多撞擊可能來自冰凍的彗星,因此重擊晚期的襲擊,或許明顯的增加了地球表面上的含水量,果真如此的話,那在重擊晚期之後,海洋的面積應該是大於冥古時期所凝聚的海洋面積。

 

 

相關連結

    1. David Darling's Late Heavy Bombardment description in his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2. The BBC has a little video you can watch about the LHB.

    3. Nature geoscience articles with references to the late heavy bombardment. Check out this article about orbit migrations of giant planets as the likely cause.

    4. NASA has a page about the late heavy bombardment.